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队动态 > 正文

青岛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郭振:《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国际风光氢氨醇醚能源化工产业链投融资高峰论坛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09   浏览:


202595日,由上海绿能低碳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国际风光氢氨醇醚能源化工产业链投融资高峰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家相关企业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和分享能源协同发展的最新成果与未来前景。

在论坛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山东省副省长凌文作了主题演讲,详细阐述了氢能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并介绍了“氢进万家”在山东的实施情况。展望未来,氢能将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工业应用,而是将在家庭和各类工业现场广泛应用,通过燃气管道这一重要输送渠道,推动氢能的普及与应用,实现能源结构的深度变革。

在此次论坛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郭振研究员也应邀出席,并为与会者作了题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的报告,深入分析了这一前沿技术的研发最新进展及其广泛应用潜力。

甲醇燃料作为一种具有经济环保、资源获取便捷且易于储运的理想液体燃料,目前主要通过三种技术路径实现能量的高效转换: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以及甲醇内燃机。这些技术的研发进展在近年来取得显著突破,尤其在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已经在携带电源、移动电源以及通信基站等重要领域实现示范应用。同时,甲醇内燃机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吉利汽车集团成功推出的甲醇内燃机汽车为甲醇燃料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提供了有力的示范,开始在汽车和船舶等交通领域获得逐步推广。

在报告中,郭振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其所在研究团队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涵盖了多个关键技术创新。其中包括先进的膜电极制备工艺、金属极板一体化辊压成型技术、无浓度传感器的智能化甲醇浓度控制技术仿真模拟与实验验证以及燃料电池系统BOP选型与集成控制能力,这些技术突破将促进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商业化。郭振研究员进一步提出,未来研发重点将聚焦于两类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系统的开发:一是功率范围为50~200W的便携式系统,二是功率范围为500~1000W的分布式系统,旨在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能量需求的多样化,推动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进程。